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是四川禾嘉集团创建40周年,40载春秋里装满了禾嘉人与集团休戚相关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穿越这段历史,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从今年春天开始,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派出记者团队,对禾嘉四十年发展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并在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相关媒体上进行了系列报道,其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馈和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此,禾嘉集团官网编辑部从本周起将连载封面新闻这组系列报道,供大家学习与分享。
让我们通过这组系列报道,沿着四川禾嘉集团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创业历程中那些影响深远的轨迹,重温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梦想成真的成长故事,传递创始人跨越时空的不断探索、百战归来,仍愿以一生去叩问企业家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本周推出【禾嘉集团系列报道连载】(2)
创业篇①|传奇诞生:从裁纸师傅到彩印大王 夏朝嘉赚下人生“第一桶金”。
举债6000元 拿下生产组改做印刷厂
尽管“烦不胜烦”, 夏朝嘉这个年轻人的决心和韧性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李玲仪。终于有一天,她将夏朝嘉叫进了办公室。“包装行业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也在一直汇报你的问题。现在这笔贷款我们给你特批了,但是我们不能给你做担保。而且,你可千万不能垮啊,你垮了我们就全完了。”李玲仪不无担忧地对夏朝嘉说。
夏朝嘉欣喜若狂地拿到了这笔11万的巨款。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不止这一个。70年代末的11万元人民币,对于生产组的工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而当听说这个天文数字要变成“债务”,不少人急了。
当时,生产组除了夏朝嘉为首的几个年轻人之外,就是42个“太婆”。她们中很多人首先对转型就不认可,后来听说要还这么大一笔钱,更是在厂里又吵又闹。
夏朝嘉耐心地劝说她们留下来,告诉她们以后会有好日子,如果走也会给她们发一定的生活费。但仍然有人不同意夏朝嘉的做法,对夏朝嘉说生产组是她们办起来的,如果要给钱就得把钱都给她们才行。
可此时的夏朝嘉自己都一穷二白,油毛毡工棚是以后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能动,哪来的钱分给她们呢?最后,还是街道办事处给夏朝嘉按全额资产评估价值借了6000元,分给了要走的人。